中華民國104年1月1日朝陽緩緩升起,給冬天的華府帶來夢幻般美景。仙境般的雙橡園飄起薄霧,在晨曦中若隱若現,駐美官員、僑界人士等百餘人在十二道光芒國徽的花園兩旁迎著燦爛的朝陽,雙橡園在寂静的冬晨響起了悠揚的國旗歌,伴隨的是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在薄霧冉冉升起。這面國旗在長達36年漫長的歲月後,終於又重新飄揚在雙橡園。許多來自台灣的鄉親及海外僑胞或許曾來華府旅遊過,但罕有機會一睹雙橡園的廬山真面目。也因此,對絕大多數人們而言,雙橡園的勝景與內部的陳設,似乎永遠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。
1937年抗日戰爭前夕,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王正廷租下雙橡園,作為他的官邸,未來的十年,一直到顧維鈞大使任內,以45萬美元買下雙橡園。當顧維鈞買下雙橡園時,國共內戰已經爆發,政府財政異常困難,45萬美金不是一個小數目,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翁文灝頗為猶豫,但院長宋子文戰時在華府主持國防採購,深知雙橡園的價值,符合中華民國作為戰後四強之一的需要,堅決主張買了下來。雙橡園曾先後做為中華民國九任駐美大使—王正廷、胡適、魏道明、顧維鈞、董顯光、葉公超、周書楷、沈劍虹的官邸。
1978年底,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,當年12月16日中華民國國旗在細雨紛飛中,緩緩從雙橡園降下。在斷交前夕,雙橡園的歸屬問題波濤洶湧。當時的駐美大使沈劍虹迅速採取一連串維護國家利益的措施,確保雙橡園也是主要的目標之一。也因此,雙橡園在短短數日之間秘密易主:以美金十元的象徵性價格,讓給了「自由中國之友協會」,並辦妥了過戶,完成法律手續。這項護產行動奏效,打破了中共購買雙橡園的如意算盤。1982年9月,透過正常的法律途徑,雙橡園才又回到了當時的北美事務協調會名下,在錢復夫人田玲玲女士精心策畫下,終使其恢復昔日高尚典雅兼華貴之舊貌。從動工到完成,費時九個月,耗資50萬美元,樓下採中式布置,樓上則為純西式格調。從此,此一歷史名園才又恢復昔日高尚、華貴、落落大方的舊貌,再度成為維繫兩國之間傳統友誼及雙方文化交流的橋梁。
雙橡園有18英畝的綠地、花圃與官邸,豐富的人文美感,再加上有豐富多彩的傳統和色彩斑斕的歷史,蘊涵著說不完的故事,道不盡的滄桑。這裡,無論春夏秋冬都會為你提供多彩多姿的自然景觀。滌清塵俗與煩憂,春日何妨上雙橡園。雙橡園是有煙雨的,在春雨綿綿裡賞煙雨美景,不會有「及至到來無一事」的缺憾。雙橡園春天的最值得記憶的痕跡,是滿園內外的那一層新綠及盛開的牡丹花。夏日進入雙橡園,一株株蓊鬱的橡樹,像英勇魁梧的武士兀然挺立,捍衛著高雅迷人的白色官邸。循著一條微陡濃蔭大道走去,抬頭回顧,這一大園地景色,橡樹、楓樹成行、碧草如茵、古木參天,好一片清靜幽雅的天地,有如世外桃源。
雙橡園秋的意境,看不飽,也嘗不透。秋是名花,也是美酒,那是一種半醒半醉的秋。秋高氣爽,風日晴和的早晨,你且來雙橡園走走看,滿園的楓紅景色,包管你看一個月也不會看厭。所以我說,雙橡園的秋,才是真正的秋。入冬時分,雙橡園蜿蜒的道路兩旁有白梅、紅櫻夾道,褪盡枝葉的梅樹也罩上了鮮綠的枝葉,雙橡園的美與靜是難以言喻的。在深冬歲寒之際,櫻花開了、梅花香了,雙橡園花木扶疏的景象更是賞心悅目。到了下雪的時候,雙橡園又是另外一番景象,我曾經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傍晚,受邀參加在雙橡園的宴會,一片大雪地,無數枯樹林,以及遠處隱隱現現的國家大教堂,所給我的印象,實在無法以言語來形容。
百年來中華民國對美外交所聚萃的雙橡園,一年四季都別有不同的情趣與風味。雙橡園,每當夜幕低垂、燈光亮起時,中華民國駐美代表沈呂巡大使夫婦殷勤待客,從握手迎接,談到中華民國歷史、話題再轉入中華民國現況,雙橡園仍舊扮演對美外交的傳統角色。從1979年台美斷交,1982年「自由中國協會」將破舊有倒塌之虞的雙橡園歸還至今,兩株橡樹盡豎立在白色主屋旁靜靜凝視。長溝流月去無聲,園裡蛙鳴蟬聲依舊,不同的是,近年來終於有數千名嘉賓邁進雙橡園參加國慶酒會;36年後的1月1日,園中旗桿又升起中華民國國旗。
1888年興建的雙橡園已老,沈舊的木梯、水晶吊燈、大師國畫、典雅的木櫃及觀音雕刻,這棟白色的喬治復興時代建築式冷看紅塵一個多世紀,依舊典雅。我走在雙橡園的草地,用力在橡樹下踩下足印,想像著胡適當年在此駐足,此刻,我的思緒卻泛在歷史的長河裡。當年台美斷交雙橡園曾舉行降旗儀式,當時的我還是學生,如今中華民國仍保有雙橡園,讓中華民國國旗再度飄揚,有太多兩國朋友在其中奔走努力,台美友誼應倍加珍惜。這二十餘年以來,我均以能受邀雙橡園的晚宴與國慶酒會為榮,每每留下溫馨美好之回憶。我在回憶,我也在深禱,幸好有一座百年風華的雙橡園,中華民國與美國間外交的故事仍舊可以繼續延續著。